开篇就被高大帅的美国大兵俘虏,最爱结实的胸肌被衬衫裹着,而且还是两个,同样的落腮胡,墨镜,胸肌,大长腿,哦卖糕的!脸盲不要紧,重要的是养眼。
导演很快就安排了第一个冲突,路上遇卡,机智,沉着,告诉我帅哥你哪来的勇气?
站长,一个循规蹈矩的工作狂,事实是在那种环境确实需要遵守纪律,可以参考lone survivor中被轰的黑鹰。
2月17日烈士旅神一样的存在,从开始就觉得极不靠谱,越看越跑偏,以至于在营救大使的交火中很难分清敌我那就别分了吧!
返回站点的激战很过瘾,很悲壮,有几秒甚至开始同情美国并理解他们为啥轰了那么多国家。回过神发现自己因果关系搞错了……
大使的保镖太逊,唯一的女主不妖艳。
这么多战争片的共同点:米国人死到临头还能保持幽默是怎么做到的?
战争是残酷的。没有经历战场的我们,只能从新闻和影视作品中感受那血肉横飞的残酷。
我忽然想起一个问题,美国等为啥打击叙利亚?百度以后才明白,是老卡的嚣张与狂妄,送掉了他的小命。独裁集权,周围容易滋生一帮献媚的人,长期的阿谀奉承吹捧,又有点钞票,造就了老卡的流氓性格。这位也不讨中国的喜,挑战中国台湾问题的底线,中非会议,四十多个国家都派首脑参加,老卡只派了一个外交副部长,这是纯粹的蔑视我中华。妄图做非洲王,对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极力反对。为了树立一种桀骜不驯的英雄形象,除了美国
人权高于主权,这是德国纳粹肆虐过后,欧美世界得出的诸多共识之一。欧洲有反犹的传统,谁让犹太人不是自己人,而是擅长经商的异教徒呢。
当纳粹对本国犹太人公然施暴的时候没人过问,德国政府明里暗里违反《凡尔赛条约》扩充军备也没人过问,直到奥地利、捷克被吞并,空讲和平却不知道武装自己的欧洲大国(说得就是你俩——英国和法国)顿时傻眼。
二战结束后的美国很自然的成了自由世界的带头大哥,一场无利可图的大战打下来倒贴了友邦不少美元。要不是日本军队莫名其妙去撞珍珠港
本片可以说是将传说中安保公司的那些安全顾问给正面讴歌了一把,这些签着劳动合同经验丰富的退役士兵工作内容可不是仅仅充当荷枪实弹的打手这么简单,正如其职位名称那样他们要担当起“顾问”的角色,影片的前半段很好地向观众说明了诸如考察地形,制定安全方案,并适时的培训非战斗人员都是其职责所在。
当然啦抄起家伙凭借着极高的战斗素养与敌对势力激情互射的能耐是必不可少的,在“皇协军”猪队友2月17日烈士旅的衬托下,影片中这6位顾问的战术素养着实令人惊叹
原载于《看电影·午夜场》2016年第7期, 限于杂志社规定的篇幅,总觉得没有说透,颇为意犹未尽:
2016年1月,美国导演迈克尔·贝执导的电影《危机13小时》公映。这部成本为5000万美元的战争电影,使派拉蒙影业公司收回了6941万美元的票房。西方影评媒体对其褒贬不一,口碑两极分化。不过,这丝毫不会影响《危机13小时》的“大片效果”,以及战争片爱好者对其的热情与追捧。
贵在真实
2012年9月11日,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11周年之际,利比亚“法虔信者” 恐怖组织领导的反美武装
顶级精制!《危机13小时》 又一个惊悚911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beloo.com.cn/chabeihu/movie-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