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制作大量的清单,随身携带厚厚一叠卡片。我第一次在朋友X的办公室见到他的时候,以为他是个疯子。—— 保罗•格雷厄姆这样评论他的一位硅谷创业者朋友
昨天晚上烫头的时候开始看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电影《遗愿清单》,这部片子一言以蔽之:有钱真好啊……
故事一开始,摩根主演的老蓝领大叔Carter和杰克·尼科尔森(①)主演的脾气暴躁的亿万富翁Edward因为癌症住进了同一间双人病房(难以置信,医院的实际所有人竟然不能住单间),在治疗过程中同病相怜,成为了好朋友。
你说 你爱旅行 可是没有时间
你说 你想学钢琴 可是年龄太大
你说 你想学画画 可是报班的都是小朋友
人生那么短 想要学习想要做的事情 哪有那么多的纠结?
难道真的想要等到生命末路的时候才幡然悔悟 或者只是期期艾艾抱着心愿而且始终只是心愿的念景过一生?就像卡特那如一日的45年?
科尔和卡特有幸在彼此的垂暮之年遇见了彼此 帮助自己幡然醒悟 去完成自己的遗愿清单 一个亿万富翁 一个平民修理工 如果不是因为生命的微弱 恐怕还是不会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因为更多的时候 我们已经被习惯遮蔽了双眼
所以 为什么我们要惶恐起步太晚这种事情?只要还有生命 一切都还是有希望的不是吗?如果只是把所有的梦想都放到生命之末 难道就又勇气或者经历去一一实现遗愿清单吗?
从现在起 把每天当做最后一天来生活 只用跟着自己的心 追着自己的梦 哪怕进步微弱 哪怕起步太晚 但是只要坚持 总有一日 心愿一一达成 又将多么幸福!
说实话这个电影没有那么感动,也没有那么搞笑,但很发人深思。
两位老家伙,是“两种人生”的极端化身。
科尔:拼命三郎,很自我,是利己主义者。他16岁开始闯天下,事业成功,连总统都要和他商量。他活在当下,活在此刻,还特别有行动力。当他向往婚姻的感觉,就结婚;不喜欢了,就离婚。他有四次婚姻,但还是单身一人。有人欺负我闺女,我不爽,就让他直接消失。
钱伯斯:不那么拼,很不自我利他主义者。他把别人的感受放在自己的感受之前,以信仰指导大小事情的选择。这里的“利他”,有两层含义:
每个人都有一份遗愿清单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beloo.com.cn/chabeihu/movie-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