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前,一名叫斯宾格勒的德国中学教师出版了一本日后影响巨大的著作——《西方的没落》。在这本完成于一战幽暗烛光下的名著中,他首次提出,文化也如自然万物一样,是个有机体,有产生、发展、成熟、衰亡四个阶段。而西方文明已经走过了创造时期,正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
坐在轮椅上的菲利普是当今欧洲白人精英的代表,影片从多个角度展示了他所拥有的上层社会生活:物质上坐拥名车豪宅,富得流油,绝不差钱;文化生活也毫不含糊,看歌剧、听古典乐、交笔友,买老百姓看不懂却昂贵得要死的绘画
阶级的不对等常常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幽默。事实上,许多文艺作品都尝试过这样的创作方法,公路片尤甚——《人在囧途》或是前段时间的《绿皮书》。农民会去幻想皇帝使用的是金锄头还是银锄头这样的浅显的阶级造成的无法理解,在如今已经变得更加不那么刻板化。然而绿皮书没做好的就是依旧把冲突刻板化了,《触不可及》就没有。
菲利普(富翁)无法被触碰的理由,不是因为他在拒绝,而是因为他在认真的活着。认真、乏味地活着,而非生活。 Driss 给予他的是并不是关怀,而是一种放纵,一种尊重
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两个对的人,无论相隔多远,都会潜意识里嗅着彼此的气味来寻找对方,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刻,啪的一声,装作偶遇。
这和性别、种族没有关系,若是换了一黑一白两个男人,也是一样。
要么是如今说点儿啥都会被怀疑的“基情”,要么就是天生就该相遇的能够彼此相扶的惺惺相惜。
很明显嘛,这部勇居法国票房榜顶端的法国影片是后者,你们别把两默契点儿的男人都想成好基友,一辈子。
黑人健硕小伙和白人残疾富豪,这若是基友,口味也太重了点儿。
也不是什么有些人说的法国版灰姑娘梦想成真。
我觉得这部影片,想表达最多的,是了解。
《恋爱的犀牛》的编剧廖一梅说过,“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这个贫民窟走出来的黑小伙和头部以下都不能动弹的白人富豪,遇到的,就是了解。
觉得稀罕是吗?
那就对了,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稀罕的也是,摆脱了文艺片的沉闷和无厘头幽默的法国片原来也可以这么温情拳拳地耍耍文字游戏玩玩啼笑皆非,让人眼泪与笑声齐飞的同时,为其划上五颗星。
但若由我把这故事说出来
一个连自杀都困难的人,遇到了一个能让自己面对未来的人。
人生最难的并不是挑战本身,而是一个逼迫自己面对挑战的意外。
下定决心明天去买minuit a paris 的碟片,以为这将是我最近几年里看的最好的片子。可能是里面的作家吸引了我的眼光,lost generation in paris,简直就是一个梦幻的世界。我喜欢Gil的情绪,一个男人身上的柔软和恬静,在巴黎的雨里,夹杂着对于生活灵敏的嗅觉,成就了我心中绝美的意境。如果说女性的美,是天然的。那么这精挑细选下的柔和的沉静在历史里的男人,又配用怎样的方式记录。
然而,不过是一天时间,我就不得不质疑自己的心灵。看完午夜巴黎后的兴奋还未消逝,又激起一阵涟漪。今晚看了intouchable的首映式,同时领会到学习一门语言的魅力何在。能听到Francois Cluzet现场回答问题,还有他说的,从这部电影里,我们能知道自己到底可以做什么。有人问到,为什么要取名intouchable不可触摸的 ,因为有些东西如果触摸了,就可以将你去鬼门关前引回来。
这是一部关于涵盖了很多点的电影,一部电影能做到涵盖了亲情友情的人生课题,幽默严肃的世界观,并且可以如此顺理成章的转乘,不得不说,我也为法国人感到骄傲。我不知道其他的国家是如何生活的
【触不可及】Cyril Mendy主演,恰如其分的幽默感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beloo.com.cn/chabeihu/movie-1533.html